【主动回应】淮南科技成果项目发布(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3-12-07 16:29信息来源:市科学技术局(市外国专家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社会需求方的合作交流,促进科技成果项目的转化、产业化,“淮南科技”将分期发布全国高校科技成果,欢迎相关企业等社会需求方积极联系对接。现第一期6项科技成果发布如下:

一、“全磁”模块化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所属领域:资源与环境技术

项目优势:

针对传统生化法水处理技术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兼容性差等问题的不足,本项目将磁处理技术引入污水处理过程。依据磁絮凝、磁吸附、磁化改性及磁分离原理,通过“全磁”技术(磁絮凝-预磁化-磁吸附-磁分离)消除污水中的污染物,然后通过曝气充氧增加溶氧值,提升水质。同时将这些磁处理工艺“模块化”,根据水体水质差异灵活选择水处理模块。

1、“全磁”水处理技术利用磁力实现快速磁絮凝、磁吸附和磁分离,各种磁技术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构成相互增强的高效系统;

2、研发了除磷、除重金属、除有机高分子(COD)的三类8种磁性吸附剂,选择吸附性能好,磁分离效率高;

3、水处理工艺易于电气化操控,与现有水处理工艺相容性好。

获奖情况:

1、2018年指导研究生获得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

2、2020年指导学生获得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安徽省银奖。

市场前景:

1、适用于含高浊度、富营养化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的多污染物水体的净化、水体修复及水资源循环利用;也适用于老旧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提标。典型处理对象包括:高浊度矿物废水、工业生产污水及城镇景观水等;

2、研发所处的阶段(实验室研究已基本完成);

3、需要企业拟解决产业化问题。扩大试验(完善设备)、工业实际污水处理试验、现场应用。

成果形式:实物+模型

尺寸:1.5*0.8*0.8 m3,重量:150 kg

图1. 模块化水处理工艺总流程图

二、难沉降煤泥水特性及治理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所属领域:资源与环境技术

项目优势:

难沉降煤泥水的处理是我国煤炭洗选加工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基于煤泥颗粒表面水化特性及机理的认知,开发了基于水化膜破解疏水聚团沉降煤泥水新技术、基于水化膜破解煤泥助滤脱水技术、高效脱泥池等煤泥水处理技术设施和脱泥浮选技术,解决了高泥化煤泥水处理相关技术难题,该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已在淮南矿业集团选煤分公司等企业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提高精煤产率0.5-1.0%;每吨煤泥减少药剂用量约17.5%;介耗降低了约0.065 kg/t原煤;循环水浓度降低,浓度<1 g/L;煤泥压滤滤饼水分降低3-5%,压滤循环周期降低。

获奖情况:

1、高泥化煤泥水特性及治理关键技术研究,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难沉降煤泥水特性及治理新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年安徽科技进步一等奖;

3、高泥化极难浮选煤泥水处理关键技术及智能化研究。

市场前景:

难沉降煤泥水的处理是我国煤炭洗选加工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该技术在系统地研究并掌握难沉降煤泥水特性及煤泥矿物颗粒表面水化理论基础上,开发了破膜聚沉技术、破膜脱水技术、加电减膜辅助沉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难沉降煤泥水高效沉降技术难题及煤泥脱水效率低、滤饼水分高的问题;针对高灰细泥难沉降污染浮选精煤的。同时针对黏土矿物含量高的其他工业废水、选矿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同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处理效果。

研发所处的阶段:中试/现场应用

成果形式:技术方法

图2. 微细难沉降煤泥水疏水聚团效果图

三、脱硫废水吸附法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所属领域:资源与环境技术

项目优势:

形成具有高效沉降特性、显著提升颗粒沉降特性澄清工艺。多级吸附-过滤去除脱硫废水中的盐类、重金属、氟技术工艺包。研发出电絮凝复合斜板沉淀技术、磁混凝强化处理脱硫废水技术、镶嵌式脱硫废水除氟技术。高效澄清池工艺技术对氟化物去除率达到93.78%,SS去除率达到88.57%,重金属去除率达到64.52%。磁混凝强化处理脱硫废水技术大大缩短絮凝沉降时间,通过异相成核原理,加速絮凝体的沉淀,降低出水悬浮物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浓度,减小沉降后的体积50%以上。镶嵌式脱硫废水除氟技术,氟化物浓度从82.50 mg/L降至4.35 mg/L。氟化物的去除率达到94.70%潜在应用:工业废水处理、脱硫废水深度处理。

研发所处的阶段:中试

 

图3. 废水脱硫装置图

四、无源化学智能标签及其在医药冷链监测方面的应用

所属领域:新材料技术

项目优势:

冷链药品一直是直接关系人体健康的、需要严格进行质量监控的产品,其必须要保存在冷链中才不会在所标注的日期内失效,而冷链中的高温暴露导致的药品疫苗的安全问题屡被提及,严重威胁人身健康。本产品利用了综合时间和温度两个因素的控制扩散技术,制备了具有微纳尺度的扩散通道标签。通过可控的反应,指示时间和温度的综合影响,对环境响应快速,具有无源被动智能的特征,是一种全新的化学智能监测技术。克服了只依赖标注日期的弊端,对高温暴露后的药品能及时指示失效,防止失效药品被误用。该标签具有无源智能监测、指示界面客观,温度响应快速,能与RFID联用等优点,可以从肉眼观察和计算机识别两个方面对冷链药品进行双重监控。

获奖情况:

通过对智能材料的结构设计,可得到的无源智能被动相应的功能化器件,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被动技术相对于主动而言,一般是指不采用主动的应对策略,由材料自身对环境的快速响应性,被动做出智能的反馈,从而达到自动调控的功能性目标。整个应用过程不使用电源,无人为的干扰,具有客观、被动和无源等特点,是一类新型的功能性材料。相对于主动技术,该类材料能发挥节能减排、安全高效和智能响应的功能,在众多的领域能替代现有的材料,为人工智能或智慧城市打下材料应用的基础。

基于这一无源智能被动的理念,以本技术发明作为主体的“无源智能被动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在2020年度获得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学科)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市场前景:

无源化学智能标签可在医药冷链中对易失效的疫苗、血液制品等有很好的监测作用,能够有效的预防因高温暴露引起的医疗问题,通过扩散界面和RFID双重守护人体健康。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冷链生鲜产品,可靠性高,指示性好。同时,标签制作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由于核心薄膜是微纳米尺度,封装材料为高分子薄膜,标签厚度只有几毫米,一片标签成本控制在0.08元以内,相对于医药产品的价格成本几乎可以忽略,在医药冷链中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项目技术成熟,目前在实验室阶段已经做过多批验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质量可控,复现性好,具备了中试生产需要的相关参数,可以在中试后进行产业化。

成果形式:实物

尺寸:4*12*0.3 mm3,重量:0.005 kg

图4. 实物图片

图5. 工作示意图

五、面向对象的数控机床在机测量系统关键测量精度保证技术研究

所属领域:其他

项目优势:

针对数控机床在机测量系统在高速测量时的动态误差及其相关性因素等问题开展研究:

1、通过确定机床床身热变形误差临界点减小甚至消除光栅系统零位漂移误差和示值误差影响;

2、利用瞬时旋转中心建立的多因素下机床在机测量综合误差补偿模型可以提高补偿精度2倍以上;

3、研究的面向测量对象的最佳测量区截取与确定方法可以实现低精度仪器高精度测量,可以提高测量精度5倍以上。

市场前景:

该研究成果可有效减小数控机床床身热误差的附加影响,提高在机测量系统在多因素下的单点测量综合误差补偿效果,为在机测量系统测量工艺、策略制订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性意见,实现在机测量系统高精度、高效率测量。

研发所处的阶段:

本研究已经利用实际三轴数控机床和测头搭建实验系统,研究了面向典型测量对象(点、线、面、圆、球等)的在机测量系统测量误差补偿和最佳测量区确定实验,达到预定效果,授权了两项发明专利。成果形式:实物

图6. 实验装置以及测量平台示意图

图7. 工作台Y轴定位误差补偿效果对比示意图

六、低压水刀

所属领域:高技术服务业

项目优势:

低压水刀是依托前混合磨料射流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88109149.9)、循环置换灌装技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5224660.0)以及其他专用技术而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的冷切割设备。与超高压水刀相比,该设备具有工作压力低、磨料可以回收使用、设备易损件少、使用成本低以及可进行除锈作业等特点。可以在空气中或水下进行切割(或清洗)作业。其切割对象包括金属、非金属、脆性、塑性以及复合材料等几乎所有的工程材料,应用范围广。获奖情况:

本成果2011年曾获得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市场前景:

由于是冷切割设备,切割时无热影响问题,尤其适用于化工厂、炼油厂、矿井下等易燃爆场合。此外,本项目采用非接触切割方式,切割时不会产生震动,尤其适用于对玻璃等脆性材料进行曲线加工。设备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为外购件,少量的加工件一般机加工厂均可生产。本设备的工作压力≤ 50 MPa,工作流量≤15 L/min,整机配套功率约15 kW。切割效率(示例)切割钢板(δ20),速度大于50 mm/min。切割大理石板(δ20),速度大于250 mm/min。切割玻璃(δ16),速度大于200 mm/min。

成果形式:实物

图8. 产品展示及获奖证书

联 系 人:屠文瑞、李圣远

联系方式:0554-6659 502

邮    箱:syli728@163.com

博彩导航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

2023年12月7日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